“理直气壮”是一个成语,表示对自己的行为或言论有信心和把握,无愧于心,不惧怕反驳。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。
相传,在战国时期,有一个叫做禽滑离的人,他是一个富有的商人,经营得非常成功。有一天,他听说国君正在选拔一位贤才,于是他来到国君面前,请求国君给他一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。禽滑离提出了一项计划,说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方法使得重要的城池得以保卫。然而,国君对他的计划不屑一顾,认为禽滑离只是一个商人,不可能有真正的才干。
禽滑离听了国君的话后,便拍着胸脯说:“我虽然只是一个商人,但是我的计划是合理可行的,我有信心和把握把它实现。我所说的话完全是实话,非常真诚和有理。即使有人反驳我,我也可以毫不畏惧地回答他们。”
国君听了禽滑离的话,认为他的确有勇气和自信,于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。禽滑离提出的计划果然成功,他也因此获得了国君的赏识和尊重。从此,人们便用“理直气壮”来形容禽滑离那种对自己有信心和把握的态度。
正文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