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是心非的由来

61次阅读
没有评论

“口是心非”是一个中文成语,意思是说说而已,心里并不这样想,表面上说一套,内心却是另一套。

“口是心非”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。相传,有一个叫做曹植的文学家,他曾经送给一位名叫甄宓的女子一篇诗,以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情。然而,甄宓并没有接受曹植的感情,曹植于是感到十分沮丧。后来,他又写了一篇诗给甄宓,这次的诗却是批评和讽刺她的,让甄宓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。曹植的这种“口是心非”的表现,被后人形容为“曹植口中所说的话,心中并不这样想”。

这个故事后来被写进了《三国演义》,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中的一部分,也让“口是心非”这个成语为人们所熟知。

正文完
 
评论(没有评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