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清入关前,叫后金,后金的创始人叫努尔哈赤。
努尔哈赤虽然后来是赫赫有名的后金大汗,但在起兵造反的开始,那也是必须亲自拎着砍刀上阵杀敌的。所谓造反,刚开始时候也就百十号人,本质上就是个大号的黑社会团伙,努尔哈赤身为团伙的大哥,自然是也得亲自动手,要不然底下小弟谁会服你呢?
俗话说,刀枪无眼,上了战场,那兵器是不认得你是大哥还是小弟的,努尔哈赤虽然勇武异常,但是也不免遇到几件威胁到自己生命安全的事件。
努尔哈赤
比如1584年,努尔哈赤带兵攻打董鄂部一个叫做“翁鄂洛寨”的山寨时,便差点一命归西。这里插一句,董鄂部是女真人一个较大的部落,后来顺治帝的爱妃董鄂氏,就是这个部落的后人。
战争一开始很顺利,努尔哈赤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,先给寨子放了把火,然后爬上房顶准备射杀寨子内的守卫。
努尔哈赤这么干,自然是对自己的箭术有足够的信心,但是他忽视了一点,那就是:你会射箭,敌人也会射箭,一般来说,你能射到敌人的时候,敌人也能射到你。
清代弓箭,内蒙古博物院
就在努尔哈赤爬上房顶后,敌军一个名叫“鄂尔果尼”的射手一箭就射中了他的头盔。努尔哈赤中箭后,呈现出了一个沙场老将的基本修养,反手把箭一拔,搭到弓上,嗖的一下就射了出去,射穿了一个敌人的双腿。
射完这一箭,努尔哈赤才有心思查看伤势,这伤势说重不重,说轻也不轻,努尔哈赤的头盔结实,这一箭虽然射穿了头盔,但并没有造成大碍,只是流了不少血。按照记载,努尔哈赤中箭之后,血从头上一直流到了脚上。
就在努尔哈赤准备包扎一下伤口的时候,敌人的箭又来了。
一个名叫“洛科”的射手,也是嗖的一箭射了过来,正中努尔哈赤的咽喉!
清代锁甲,内蒙古博物院
但努尔哈赤并没有被射死,要说这也是他老人家洪福齐天,这一箭刚好射中了他盔甲的领子,当时努尔哈赤穿的是一件铁环穿成的锁子甲,领子也由铁环穿成,具有防箭功能。
但是,锁子甲的防护力只能说一般般,努尔哈赤拔下箭之后就昏迷了,被部下扛回家睡了两天。史载:众将“懊悔不已”。想想也是,万一努尔哈赤被射死了,他带领的这个小团队也就立马完犊子了。
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,努尔哈赤醒过来之后,还是打下了这个寨子。然后鄂尔果尼和洛科都当了俘虏,努尔哈赤的手下建议砍了这俩人,但是此时努尔哈赤表现出了一名开国君主的胸怀,说这事是各为其主,揭过去算了,不仅不杀,还封二人当了牛录(相当于连长)。
努尔哈赤打了一辈子仗,翁鄂洛寨这一仗算是比较危险的一次,不客气的说,这一仗简直就是建州女真(后来的后金,再后来的大清)生死存亡的关键点。
清代箭头
比如,当时洛科这一箭,万一高个五厘米呢?那努尔哈赤可就报销了。
而且这并不算是小概率事件,女真人善于射箭,后来明清交战,明军被射中面部身亡的不在少数。
而努尔哈赤如果真的报销了,他带领的这个团队的结局大概率也就是如同东北、西北、西南千千万万个小部落一样,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虽然在辩论赛里,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是个说不清的事,但是就实际历史来看,关键时刻的关键英雄人物还是不可缺少的。
没了努尔哈赤,就没了皇太极,就没了康熙乾隆…
但是,历史是无法假设的。而历史的魅力之一,也在于其不可改变。
此刻我们能做的事,也不过是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,体会当时英雄人物的风采。然后想一想:如果这一箭高个五厘米,中国会是怎么样呢?